新闻资讯
明朝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?朱棣迁都北京对后世的影响
朱棣迁都京城到底是对还是错呢?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没有朱棣定都北京,明朝可能会百年即亡。皇帝在北京,调粮草都那么困难,没有粮草,拿什么扫北。北方不放重兵,拿什么防蒙古的崛起。北魏的六镇起义,唐朝的安史之乱都是教训。朱棣迁都北京就是最佳选择,大国永远是内政决定外交。明朝最大问题是,洪武开国时没有想好办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控制新疆 、辽东、漠北,这种形态下,只能天子守国门。
简单的说,明朝朱元璋兴起于南方,扩疆这一块有所不足,国土面积上从地缘结构上来讲只是及格。中国每个大一统王朝,控制河套,幽州,新疆,漠北,东北才行,从这一点北宋就是最坏的教训。建都南京,只能是短命王朝。
明朝时有北京重镇,蒙古,女真多少没那么放肆,如果建都南京,就土木堡之变时的形态,蒙古人不会天天来吗?要知道土木堡之变离朱棣北伐才25年,明朝北方早就沦为游牧民族的劫掠地。简单的说没有北京这个重镇,游牧民族会深入华北大平原,游牧民族占领北京的教训,就是幽云十六州的教训。明初有初代皇帝的余威或有可能抗住,但保不齐出个朱祁镇,国境线又给你划黄河边了。
关中的兴盛和衰败,主要是有两个因素:
1、经济因素
在唐朝之后,关中除了频繁战争带来的人口减少和经济衰败外,还在于气候因素。从周朝到唐朝,关中能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重点,除了地理原因,就在于气候,由丰富的水源和降水。但唐朝之后,关中相对其他地方,特别是江南,就显得经济潜力不足。以北宋为例,由于雇佣的职业军人制度,军费开支非常巨大,定都关中分分钟破产倒闭。汉唐的军制都是和府兵制差不多,成本低廉,因此能够定都关中。
2、威胁改变
唐朝之前,威胁主要是西北方面,东北方面并没有持续而巨大的威胁。唐朝之后,契丹、蒙古、女真等主要都是在河北北部,不在西北的中亚地区。契丹、蒙古、女真、满洲,都是以燕京为南下中原的门口,并以此为京都。明朝需要江南经济去支撑,定都关中,比定都北京成本要高。朱棣是将大宁都司内迁,东胜,包括兴和,这些卫所都内迁,大宁不是给朵颜三卫的酬劳,而是因为粮食补给不上。
朱元璋时期三个办法,第一北方诸省输入本色,可以免税,第二中盐法,第三,直接军屯。按照明实录洪武二十五年初步见效,大宁所属北平行都指司上奏朱元璋,大宁等七卫及宽河千户所此年屯种所收谷麦总计840570。为什么朱棣要北伐,因为自己作的自己还,朱棣靖难之后,将朱元璋花费巨大心力的诸多卫所人员都带走了,大宁在朱棣时代从来没有说放弃,但是实际上从来没人,永乐元年开始就是异地侨置,实际上包括东胜,开平全部在朱元璋后期大多数卫所可以接近粮食自给了,一场靖难之役,全部毁了。
在中国的历史上,保不住北方,就没有南方的太平。没有安定的社会与政治环境,如何发展经济?朱棣的治国方略是对的,定都北京是大一统国家的方略,而定都南京,更有可能变成南宋。朱元璋定都南京时,北方的战乱根本没有平息。如果定都南京,土木堡之变的后果是明朝又会变成另一个南宋,50万精锐完了,对于明朝来说能稳住阵脚就不错了,还想追击鞑靼人 ,朱棣,朱元璋在世也办不到。所以,朱棣定都北京,是一个正确的决策
明朝朱厚照的父亲谁?明朝朱厚照传位给谁了
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厚照的故事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明武宗朱厚照,大明第十任皇帝,明孝宗朱佑樘长子,生母为张皇后。
明孝宗和张皇后像民间两口子一样长相厮守,是古来罕见,倡导一夫一妻制的皇帝。
明孝宗在位时期,民间就有谣言,说张皇后不能生育。
公元1487年,张皇后被册立为太子妃,四年没有生育。
到了1491年,生下皇长子朱厚照,宫中相传,说张皇后此前毫无征兆。
明孝宗不册立嫔妃,宫中还有一种说法,说这位张皇后好妒,不允许皇帝和其他女人亲近,生下朱厚照三年后,张皇后又生了皇次子朱厚炜,这孩子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。
公元1497年,张皇后又生育一个女儿太康公主,这孩子不到两岁也夭折了,也就是说,明孝宗和张皇后夫妇只有一个宝贝儿子朱厚照活到了成年。
《万历野获编》记载:
“孝康皇后张氏擅宠,六宫俱不得进御。且自武宗生后,正位东宫,再觉蔚悼王薨后,更无支子。京师遂有浮言:太子非真中宫出者……”
张皇后独得专宠,不允许六宫粉黛靠近皇帝,长子朱厚照出生后,张氏正位东宫,数年后所生一子夭亡后,就再也没有生育儿子,因此,京城传闻,太子并非张氏所生。
武城尉有个尚未获得军籍的军人郑旺,有个女儿叫郑金莲,长大后到高通政家做了婢女,后来进宫侍奉周太后。
郑旺私下结交内侍太监刘山,声称自己的女儿郑金莲才是太子朱厚照的生母。
明孝宗闻知消息大怒,将太监刘山诛杀,郑金莲被幽禁,郑旺判处死刑,后赦免死罪关押起来,明武宗即位后大赦,将其释放。
这里存在疑点,若说是谣言,制造者是郑旺而非刘山,论起来,郑旺的罪过远远超过刘山,而仅仅是知情者的刘山被处死,而郑旺却被赦免,于情于理说不过去,似有杀人灭口之嫌。
《治世余闻》的记载和《万历野获编》略有不同:
某一日,编修王瓒在左顺门发现,两名内侍用红毡衫包裹着一个女子全身,只露着双脚,押送至浣衣局,浣衣局中的人竟然站起来迎接她,恭敬的态度非同寻常。
这件事发生不久,就传出郑旺等人送到西曹问罪。
郑旺供称:自己是坝上人,有一个女儿早些年进宫,近几天听说生育了皇子,住在太后宫里。
两三年前,郑旺每年都会到西华门,向太监刘林(《万历野获编》记录为刘山)探听女儿的消息,委托刘林给女儿送一些时令的面麦、瓜果。
太后身边的“女儿”就会以衣服针线等做为回礼,让刘林转交给郑旺。
郑旺回到家乡,就会炫耀自己和皇族攀上了亲戚,乡邻们就称呼他为“郑皇亲”,朝野官民争相巴结。
朝廷最终处斩刘林,黄女儿押送浣衣局,郑旺判处监禁,郑金莲“已发落”,后事不详。
《罪惟录》则直接说:郑氏小字黄儿,和张皇后是闺蜜,明孝宗三十来岁没有儿子,周太后就安排郑黄儿两人侍奉皇帝。
明孝宗却十分冷淡,周太后命明孝宗必须接纳她,明孝宗无奈临幸了郑黄儿。
不久,郑黄儿怀了龙种,周太后向明孝宗道喜,明孝宗因为皇后不能怀孕而惭愧。
后来,周太后就命张皇后收养了郑黄儿所生的皇子,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。
明孝宗驾崩后,太子朱厚照即位,是为明武宗。
公元1507年,十月,被释放的郑旺再次当众宣称,自己的女儿郑金莲是当今天子的生身之母,并与邻居王玺擅闯东安门,声称要奏请皇帝释放被幽禁的郑娘娘。
明武宗诏令刑部官员审讯,官员审讯结果是与事实不符,为妖言惑众,再次判处郑旺死刑。
郑金莲被判无罪,后下落不明。
“郑旺妖言”逐渐传到了各藩国。
公元1519年,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,檄文中写道:
“上以莒灭郑,太祖皇帝不血食!”
以春秋时典故,莒国取代了郑国公族,以此质疑明武宗的血统不纯正。
如果郑旺说的是事实,明武宗也不会承认,毕竟这有损于皇家的颜面,也不利于皇权稳固,只好对“外祖父”痛下杀手。
疑似皇帝生母的郑氏两次躲过惩处,至少说明了——明孝宗、明武宗父子曾心存疑惑,只不过这种事儿没脸张扬,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罢了。